
在國家衛(wèi)健委日前舉行的一次新聞發(fā)布會上
,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(yī)學研究所主任醫(yī)師厲彥虎發(fā)表了關于馬拉松的一個觀點:馬拉松不能作為全民推廣的健身運動模式
。
厲大夫也算我的一個“熟人”
,雖已生華發(fā)
,但模樣一點也沒變
。認識他時,他還是個小伙子
,是國家乒乓球隊隊醫(yī)
,蔡振華當時還是男乒主教練呢
。
我們來看看厲大夫關于馬拉松的說法:現(xiàn)在馬拉松特別熱,全國每年有上千場馬拉松比賽
,好多人以參加馬拉松為榮
,跑了馬拉松之后要曬一下。其實
,馬拉松是個極限運動模式
,它是適合少數(shù)訓練有素的人來參與的項目,是少數(shù)人的運動模式
,是一個極限運動模式
,不等于健康運動模式。
如果是真的喜歡馬拉松
,也不反對
,需要長期的、循序漸進的各種訓練
,逐步提升身體的肌肉功能
、骨骼功能、內臟功能
、神經的協(xié)調能力
,和極限的耐受能力,還有心理的接受能力
。所以一定要記住
,馬拉松不能作為全民推廣的健身運動模式,是少數(shù)人一個愛好的行為
。

能夠在公開
、權威場合,從一個專業(yè)
、運動醫(yī)生的角度
,較為全面地解讀馬拉松,我認為厲大夫說得很科學
、理性
、全面。
其實在以往
,也有不少相關醫(yī)生
、專家談過馬拉松,很多的危言聳聽
,有的甚至流量至上
。所以聽到厲大夫的一席話,感覺是讓馬拉松歸位了。
這些年國內馬拉松熱的背后
,馬拉松被賦予了太多的角色
,有不少顯然不合理,也不適宜的
,但卻實實在在地發(fā)生著
、存在著,這不是馬拉松存在的一種健康模式
。
再延展開
,馬拉松也僅僅是一種帶有極限性的健身方式,跟大媽大爺們跳廣場舞沒有本質區(qū)別
,我始終覺得
,馬拉松一點也不高大上的。

世相
哈爾濱馬后
,最熱的不是賽事
,而是被稱為“國內最快護士”張水華的一席話,引發(fā)了跑圈
、社會上的撕裂式熱議
。
想當年有領導指出,周洋奪冠后竟然光感謝父母
,應該先感謝國家
。十幾年前的事了,當時雖然社交媒體不像現(xiàn)在這樣
,這事卻也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
。
周洋也好,張水華也罷
,我相信賽后第一時間在訪談中所說的
,都是肺腑之言,絕對是“原生態(tài)”
,沒有任何加工或授意的
。
時下,我們對“個性”的尊重
,可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巔峰
。張水華的話,不存在對錯之分
。即便是剛跑完一個全馬
,可能大腦宕機,說出的話沒有考慮周全
,卻也絕對屬于張水華的心理話
。

這兩天看了各類報道
、解讀、留言
,大體可分為兩派:一是說張水華情商太低,把領導和同事架在火上烤
;一是說張水華真性情
,大家應該尊重、理解
、包容她
。
厲大夫說“馬拉松是少數(shù)人一個愛好的行為”,這是有數(shù)據(jù)支撐的
。從《2024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》可知
,去年田協(xié)認證賽事總完賽119.10萬人,其中馬拉松34.54萬人
,半馬98.80萬人
。半馬不算馬的話,國內跑完全馬的人數(shù)
,真的是微不足道
,絕對屬于“少數(shù)人”。
因為馬拉松的極限性
,具有一定難度
,能安全完賽,肯定值得身邊人佩服
。我認為也僅限于此
。即便別人沒有佩服,更多的是不解
、歪解
,并不影響你跑馬,也絲毫不影響別人
。
如果認為自己跑了個馬
,就牛氣哄哄,高人一等
,那接下來等著你的
,就是自取其辱了。

自我
馬拉松的大眾參與性
,使得其與其他體育項目
、比賽都有所不同,社會屬性更鮮明
。
隨著馬拉松這些年的興盛
,國內也形成了一個趨于完善的產業(yè)鏈
。在這個鏈條中,每個參與者
,也都有自己相對應的坐標
。
馬拉松獎金,就養(yǎng)活了一大批精英選手
。體制內的就不說了
,體制外的,有的是將之視為職業(yè)
,到處跑
,拿獎金;有的是有工作
,有選擇性地跑跑
,賺點獎金讓生活更有保障。當然這是青春飯
,他們賺獎金真不易
,轉過頭想想,我們普通人的工作
,又有誰是容易的呢
?
包括在馬拉松的圈子里,也有鄙視鏈的存在
。有錢有閑的最牛
,可以滿世界飛奔,大滿貫跑過一輪又一輪
,再整個百馬協(xié)會啥的
,你怎么看?馬拉松的社會屬性
,在這個圈子里體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
。你可以不喜歡,但人家能存在
,那必有其合理性
。

張水華跑馬的“訴求”,通過自己奪冠后的感言呈現(xiàn)出來
,結果不外乎兩種:一種是領導迫于社會輿論壓力
,給張水華提供她所要求的一切便利,其他同事無條件配合
;另一種是單位的圈子里
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周末休息需求,合情合理
,同事都極力反對的話
,領導也只有讓張水華自己在人情世故中面對了
。
類似張水華這種能夠經常站臺、拿獎金的選手
,在國內也有一個小小的群體
,首先是解決工作和愛好中的平衡。這個解決不了的話
,便會衍生出不少問題
、煩惱,那跑馬帶給你個人
、身邊人的,就不都是健康和快樂了
。
從更大社會背景來看
,馬拉松這些年,是屬于社會給予了很多
,當然馬拉松也給社會回報了不少
。尤其是作為跑者,都被國內賽事的服務
、內卷給寵壞了
,以為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,這種精致利己
,會讓更多的人對馬拉松不滿
。
我們的馬拉松發(fā)展,不只是硬件上的
,軟件上同樣重要
,且更能注定日后的發(fā)展高度。少一點自我
,不只惦記著馬拉松給了我什么
,在享受馬拉松的同時,也想想
,我能夠給馬拉松帶來點什么
,能夠給社會帶來些什么……當這樣形成風氣后,馬拉松的高質量發(fā)展已然大功告成
。